重庆璧山徐氏各房来龙去脉及字辈
重庆璧山徐氏各房来龙去脉及字辈 重庆璧山徐氏人口众多,来源不一,排行较多,经1990年徐增祥、徐代发、徐志福、徐登发、徐洪禄、徐洪尧、徐永灿、徐显治、徐显财、徐尚华等人倡议,后来又经徐成厚、徐道泉、徐元正、徐光禄、徐显治等人联系成立57人编辑组于1996年八月在丁家会议上达成共识,排定了各房辈分高低并传达全璧山各房徐氏宗亲按照此表论辈分,至今璧山徐氏各支脉辈分高低没有错乱。
据1996年丁家会议统计,有谱牒记载的璧山徐氏各房先祖有璧山依凤米市坝徐道远(锅铁徐之老大应孝)、璧山六塘万籽土徐光文(锅铁徐之老二应泰)、璧山城南黄桷坝徐廷文(锅铁徐之老三应龙)、璧山福禄徐家沟徐鸣鸾(锅铁徐之老四应然)、璧山河边徐家坡徐文现(锅铁徐之老五应蛟)、铜梁岚峰徐家坝徐文贤(锅铁徐之老六应哲)、铜梁转龙谷家坡徐荣枝(锅铁徐之老七应连)、璧山龙溪流水岩徐逵白(锅铁徐之老八应忠)、璧山来凤环山嘴徐应举、璧山丁家徐家岗徐伯通、璧山定林雷公凼徐逹行、璧山三合豹子岩徐孔泰(蜀川公徐怀德后裔国朝公曾孙)、璧山三合邓家坝徐孔庆(蜀川公徐怀德后裔国朝公曾孙)、璧山三合王家岩徐仕忠(蜀川公徐怀德后裔国赏公之孙,分大佛寺文炳公后裔五房和王家岩文辉公后裔八房)、璧山三合河湾徐孔盛(蜀川公徐怀德后裔国赏公曾孙)、江津水碓河徐苌秀、璧山云平徐家老屋徐养廉、璧山丁家徐秉建、璧山太和(永川大安通塔湾)徐攀荣、璧山丹凤中心一带徐茂廷、璧山三教凉水井徐玉先、璧山三教深水井徐廷?、璧山璧城芋荷湾徐天久、大足万古(铜梁西河)徐文榜、铜梁蒲吕徐家湾徐维先、璧山狮子狮子丘徐伯才(世兴)、璧山河边双土地徐子仁、璧山丁家石河坎徐安泰、永川复兴梧桐徐云开、巴县木洞徐尚藩、璧山狮子徐家面房徐熊、璧山郑家场龙家河徐仕兴、璧山龙溪乡桂花坪徐金、璧山福禄白露坡徐诗(汉清)、璧山福禄老街徐炳成、璧山太和乡赵门滩徐勤补共计37大房。
特别说明:1996年丁家会议时,因锅铁徐八大房中有两房:铜梁岚峰徐家坝徐文贤(锅铁徐老六应哲)、铜梁转龙谷家坡徐荣枝(锅铁徐老七应连)分家祠堂在铜梁,另有大足万古(铜梁西河)徐文榜、铜梁蒲吕徐家湾徐维先、永川复兴梧桐徐云开、巴县木洞徐尚藩等四房徐氏后裔共计六房祠堂不在璧山行政区划范围,但有较多后裔生活在璧山的徐氏宗亲参加了1996年的丁家合谱会议,并认同会议达成的字派排行。故璧山徐氏合谱一直都把这六房徐氏宗亲记录在列。
福禄锅铁徐八大房家族来龙去脉及字辈
有一个在璧山流传很广的故事——“锅铁徐”。
璧山徐家的族谱叫《东海堂璧山徐氏族谱》,记载了一个生离死别的故事。璧山姓徐的都知道“锅铁徐”。徐家八弟兄生于贵州省——遵义——桐梓县——雅雀窝屋基,随同祖父三代人(祖辈徐大容,父辈徐文现、徐文魁,孙辈徐金辅、徐金华、徐金洪)入川,辗转跋涉于铜梁、璧山、永川、巴县,最后在璧山县——龙门溪——谢家河——流水岩——堰塘湾屋基插占为业。后来为了发展,搬家到了福禄镇——徐家沟——挑水桥——徐家老院子。爷爷和父亲死了以后,徐金辅之子应孝(徐道远)、徐金华之子应泰(徐光文)、应龙(徐廷文)、应然(徐鸣鸾)、应蛟(徐文现)、徐金洪之子应析(徐文贤)、应连(徐荣枝)、应忠(徐逵白)几弟兄商量,分家各自去成家立业。但兄弟之情又有些难以割舍,于是将耳锅一口碎为八块,八弟兄各执一块,意为都曾经是同吃一锅饭的“锅徐”,以此作为凭据,证明是一家人,作为日后发达了,子孙归宗合族的依据。这就是璧山““锅铁徐””的来由。吃了分家饭,除了老四徐应然继续在璧山县福禄镇和平村建设徐家沟外,其余七弟兄挥泪唏嘘一番,然后挥挥手,去追寻属于他们的云彩。他们的眼前,不但要仰望星空,而更重要的是脚踏实地。他们与其他移民一样,有着一个共同的理想——一定要创出一份家业,大小都要当个“地主”。早春二月的晚上,弟兄七个穿着草鞋的大脚,踩在徐家老院子通往外界的石板路上,发出“砰砰”的回响声。
锅铁徐弟兄八个的“创业基地”分别是:
徐道远(锅铁徐老大应孝)在今璧山依凤米市坝。
徐文光(锅铁徐老二应泰)在今璧山六塘万籽土。
徐廷文(锅铁徐老三应龙)在今璧山城南黄桷坝,另有记载为:原住江西省吉安府太和县高石坎屋基,迁徙湖广省麻城县孝感乡拾年,后迁至贵州遵义府绥阳县赵家里第七甲上溪沟,约公元一六六一年迁至四川重庆府巴县凉滩坝直里十甲叶家坝插占兴业。廷文公为谋子孙昌盛,插占璧山滴水岩、小河沟、黄桷坝等处,旋以纹银贰两承顶丁姓户口黄桷坝培风头屋基重整家业。殁后葬于巴县过河石。
徐鸣鸾(锅铁徐老四应然)在今璧山福禄徐家沟。
徐文现(锅铁徐老五应蛟)在今璧山河边徐家坡。
徐文贤(锅铁徐老六应哲)在今铜梁岚峰徐家坝。
徐荣枝(锅铁徐老七应连)在今铜梁转龙谷家坡。
徐逵白(锅铁徐老八应忠)在今璧山龙溪流水岩。
徐道远(锅铁徐之老大应孝)后裔族谱字辈排行:
1道必大怀洪正学德定昌11国朝忠义远富贵定安20邦祖伯益尊民本
徐文光(锅铁徐之老二应泰)后裔族谱字辈排行:
1光来世国洪学应大明世11荣德正守元良治永兴20昆祖伯益尊民本
徐廷文(锅铁徐之老三应龙)后裔族谱字辈排行:
1宽登应学维天鸣永远鸿11道元吉昌富贵定发祥20贤才昭祖德英俊庆华章
徐鸣鸾(锅铁徐之老四应然)后裔族谱字辈排行(一):
1鸣忠绅登国思正发文成11志朝官大廷天泽永长20荣世代安
徐鸣鸾(锅铁徐老四应然)后裔族谱字辈排行(二):
1鸣忠严登信义学天开单11朝正成富贵德明显鼎20昆祖伯益尊民本
徐文现(锅铁徐之老五应蛟)后裔族谱字辈排行:
1应玉倚仲昆文章世宗明11朝庭尚孔学邦国敬儒20行祖伯益尊民本
徐文贤(锅铁徐之老六应哲(晳))后裔族谱字辈排行:
1文明必应在天大正国成11永远开顺绍世德启昌20荣祖伯益尊民本
1文明必应在天大正国臣11世绍荣登瑞忠孝体朝20廷兴启德光显
徐荣枝(锅铁徐之老七应连)后裔族谱字辈排行:
1荣正理经应天维国大明11朝建君臣显家昌子嗣20贤忠信礼义兴
徐逵白(锅铁徐之老八应忠)后裔族谱字辈排行:
1逵朝应珩正国兴永天开11世继宗文武两榜全鼎20昆祖伯益尊民本
三合蜀川公徐怀德后裔各房家族来龙去脉及字辈
璧山三合的徐氏家族是明朝中期来到重庆的,根据嘉庆25年庚辰岁(公元1820年)族谱记载,其先祖来自江西,徐梁、徐桥两位祖先六世同堂,一直没有分家。有徐溥做过县丞、徐经做过大学士、徐项做过工部尚书、徐绍做过吏部尚书、徐达是进士、徐祯是举人。先祖徐达在楚南黄州做知府,后任满将要回家时,听说江西兵变,全家就在遵义府潼梓县麻城孝感乡居住了数代。直到弘治三年,当地兵荒,全家逃到义城山林里避难,得到山神显灵得以避难。弘治三年,先祖蜀川公徐怀德和祖妣关氏、王氏到蜀东古渝城县璧山登云里二甲居住,就是现在重庆市璧山县三合镇徐家老院子。当时,关氏生了3个儿子,住在山背沙山河东岸;王氏也生了3个儿子,住在山背沙山河西岸。当然,这些都没有实实在在的东西可以考证了。
但是,有墓碑等鲜明的证据表明徐怀德后裔中较著名的国朝公葬于今重庆市永川大安镇花果山下三圣寺背后罗汉坡;国朝公生有2子,分别是子方公和子甲公,都葬在今重庆市永川大安镇花果山下三圣寺前响铃坟;子方公有子文义公,文义公有子孔庆公,子甲公有子文定公,文定公有子孔泰公(就是二郎岗徐家老院子这一房人的先祖,有乾坤谦恒四房。(或曰孔泰公、孔庆公是亲兄弟,孔庆公过房给文义公承嗣)
明末时,、文定公、文义公、孔庆公、孔太公四人商议后认为川北道比较太平,后来孔庆公和祖妣张氏带头到川北道顺庆府西充县(现四川省南充市)太里七甲罗姓大坝湾居住,期间生下上五房先祖徐行、字谦益。后来大概在清朝康熙四年(原文为大清定鼎口口四年),孔庆公带领全家人回到故里(今重庆市璧山县三合镇新福村邓家坝老屋基)居住并开创基业,其后于康熙六年丁未岁(公元1667年)在今重庆市璧山县三合镇新福村刁楼屋基生下次子徐从、字择益。先祖徐从在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亡故于今重庆市璧山县三合镇新福村邓家坝老屋基。孔庆公和祖妣张氏都葬在今重庆市璧山县马坊乡和三合镇交界的天宫村漫水湾。(原文记载为:俱葬璧邑登二甲漫水沱坎上、上下两棺、外立碑)孔庆公长子徐行葬在何家冲包坟湾,祖妣杨氏葬于大院子。其后代为上五房。孔庆公次子徐从和祖妣毛氏都葬在团山堡八字坟二墓共包。祖妣毛氏老家在今重庆市永川区丹南山赵家楼子屋基,生于康熙五年丙午岁(公元1666年),乾隆廿四年已卯岁(公元1759年),亡故于今重庆市璧山县三合镇新福村邓家坝老屋基,高寿94岁。其后代为下五房。
国赏公殁于明朝万历35年丁末岁,葬于山背坟山石椁内;国赏公有子徐子禄,徐子禄有子徐文阶、徐文襄,徐文阶有子徐孔群。徐文襄有子徐孔盛。徐孔盛后裔居住在三合河湾一带。(或曰国赏公另有一孙是仕忠公)
仕忠公是明末清初时逃难到川北潼川府盐亭县居住的怀德公后裔(或曰国赏公之孙),当时他遇到孔庆公等亲人时已经独自一人流落街头靠着给人养马为生(故称马娃徐),但是仍然记得其父是徐怀德的后裔,记得其父告知的老宅在璧山登里二甲,并牢记地契房契埋藏的地方。孔庆公等人帮助仕忠公在盐亭县娶妻高氏并安家,高氏在顺治九年生下长子徐文炳,在顺治十二年生下次子徐文辉。康熙十二年仕忠公携全家回到故里,并在孔庆公等人的帮助下找到先祖埋藏的地契房契,从王家手中夺回祖业。所以当地更名为“王家岩(音挨)”。其后裔常自称为“马娃徐”。其后裔分为文炳公大佛寺下大屋五大房和文辉公上王家岩八大房。
三合蜀川公徐怀德后裔的“创业基地”分别如下所述。
徐国朝墓地在永川大安云雾山村三圣寺后山:
其曾孙徐孔泰在今璧山三合二郎岗徐家老院子;(孔泰公四子应恒字利益在今合川);
其曾孙徐孔庆在今璧山三合邓家坝老屋基。
徐国赏墓地在璧山三合王家岩山背院子:
其曾孙徐孔盛在今璧山三合河湾一代;
其孙徐仕忠在璧山三合王家岩:其子徐文辉在今璧山三合王家岩;其子徐文炳在今璧山三合大佛寺。
徐孔庆(国朝公曾孙)后裔族谱字辈排行(邓家坝上五房):
1孔益儒,以国启廷、忠元祥11达、尚志荣兴(蜀延东),海庆新鼎,20昆祖伯益尊民本,绍继耕读师先圣,勤俭稚葆家声振,廉洁仁信颂楷模,礼义贤尧树奇勋,聪颖哲睿胜雄杰,韬谋敦敏缘谦逊,颢玉松杉修静穆,灿烨炫炜复谨慎,昭华俊逸佩剑美,清徽高雅赞汝馨,晋守恩威照星斗,功盖环宇歌如云
徐孔庆(国朝公曾孙)后裔族谱字辈排行(邓家坝下五房):
1孔益儒,鹏龙文学、祯增明11显(远)、德泽长发(蜀延东),海庆新鼎,20昆祖伯益尊民本,绍继耕读师先圣,勤俭稚葆家声振,廉洁仁信颂楷模,礼义贤尧树奇勋,聪颖哲睿胜雄杰,韬谋敦敏缘谦逊,颢玉松杉修静穆,灿烨炫炜复谨慎,昭华俊逸佩剑美,清徽高雅赞汝馨,晋守恩威照星斗,功盖环宇歌如云
徐孔泰(国朝公曾孙)后裔族谱字辈排行(豹子岩一):
1孔应(益)汉思先登朝正成宏11永世开忠厚传家远,贻20泽培敬宗遵祖训敦本育贤才(绍继耕读师)先圣,勤俭稚葆家声振,廉洁仁信颂楷模,礼义贤尧树奇勋,聪颖哲睿胜雄杰,韬谋敦敏缘谦逊,颢玉松杉修静穆,灿烨炫炜复谨慎,昭华俊逸佩剑美,清徽高雅赞汝馨,晋守恩威照星斗,功盖环宇歌如云
徐孔泰(国朝公曾孙)后裔族谱字辈排行(豹子岩二):
1孔应(益)永朝世大廷显正德11发家声继盛传家远,贻20泽培敬宗遵祖训敦本育贤才(绍继耕读师)先圣,勤俭稚葆家声振,廉洁仁信颂楷模,礼义贤尧树奇勋,聪颖哲睿胜雄杰,韬谋敦敏缘谦逊,颢玉松杉修静穆,灿烨炫炜复谨慎,昭华俊逸佩剑美,清徽高雅赞汝馨,晋守恩威照星斗,功盖环宇歌如云
徐孔盛(国赏公曾孙)后裔族谱字辈排行(河湾):
1孔启儒能永荣兴开登朝11廷福禄贵寿(蜀延东)海庆新鼎,20昆祖伯益尊民本,绍继耕读师先圣,勤俭稚葆家声振,廉洁仁信颂楷模,礼义贤尧树奇勋,聪颖哲睿胜雄杰,韬谋敦敏缘谦逊,颢玉松杉修静穆,灿烨炫炜复谨慎,昭华俊逸佩剑美,清徽高雅赞汝馨,晋守恩威照星斗,功盖环宇歌如云
徐文炳(仕忠公长子)后裔族谱字辈排行(大佛寺):
1文孔维鸿世德长有代发11显荣孝友常(蜀延东)海庆新鼎,20昆祖伯益尊民本,绍继耕读师先圣,勤俭稚葆家声振,廉洁仁信颂楷模,礼义贤尧树奇勋,聪颖哲睿胜雄杰,韬谋敦敏缘谦逊,颢玉松杉修静穆,灿烨炫炜复谨慎,昭华俊逸佩剑美,清徽高雅赞汝馨,晋守恩威照星斗,功盖环宇歌如云
徐文辉(仕忠公次子)后裔族谱字辈排行(王家岩):
1文孔维儒世德长有志大11克明孝友常(蜀延东)海庆新鼎,20昆祖伯益尊民本,绍继耕读师先圣,勤俭稚葆家声振,廉洁仁信颂楷模,礼义贤尧树奇勋,聪颖哲睿胜雄杰,韬谋敦敏缘谦逊,颢玉松杉修静穆,灿烨炫炜复谨慎,昭华俊逸佩剑美,清徽高雅赞汝馨,晋守恩威照星斗,功盖环宇歌如云
璧山来凤环山嘴徐应举家族来龙去脉及字辈
由江西省吉安现移居湖北麻城县孝感乡。又迁贵州省遵义县东乡坪核桃湾居住。明朝末年始祖徐四方在遵义娶妻席氏生儿子应举、应明。应举娶妻李氏生一子朝仲。清朝顺治三年,应举入川,定居璧山县来凤镇环山嘴。开山劈岭,耕读为本。应举、李氏合葬来凤环山嘴。
徐应举后裔族谱字辈排行:
1四应朝△思成文绍开廷11光永远正大世荣昌鼎20昆祖伯益尊民本
丁家徐家岗徐伯通家族来龙去脉及字辈
徐偃王之后代子孙。偃王二十二传至东汉徐樨(字孺子,南州高士);孺子公三十传至唐朝徐韬(字不略,唐昭宗侍郎御史);不略公七传至南唐徐铉(字鼎巨,吏部尚书,随后主归宋);徐铉公十五传至仲价;仲价公娶妻刘氏生四子:同吉、同昌、同安、同远;同昌公娶妻李氏生三子:洪海、洪渊、洪济;洪海公故居江西娶妻江氏生二子:敦仁、敦礼;敦仁公迁居于楚(今湖北省)四传至伯通公。伯通公于明朝甲戍岁(公元1548年),由湖北省麻城县孝感乡因官游而入蜀,置业江州遂乡处,明农分耕璧邑。伯通公(葬璧山马家坪)娶妻梁氏(葬江津杨柳坝)生一子:守进;守进娶妻陶氏生一子:永佑;永佑娶妻李氏生二子:尚银、尚文;尚银娶妻李氏生四子:添福、添禄、添启、添扶;尚文徙居江津杨柳坝购业为家。 伯通公四传至添启,明末清初,社会动乱,迁移贵州遵义府潼梓县清溪里上水村居住多年,清康熙年间,添启公率子由黔返川,复业璧山丁家徐家岗,重整家业。
徐伯通后裔族谱字辈排行:
从伯通公起还有有四辈:伯守永尚
1添△作文志述朝宗正大11光廷开国学世华昌逵20业维骏福载宁德厚家深寿康增长发克启和成禄远扬万传庆黎民
定林雷公凼徐达行家族来龙去脉及字辈
由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己丑岁冬月十二日的族谱记载,始祖其近而可知断自江佑石城(江西石城县)徐二十九郎;其曾孙徐九郎(二十九郎-七郎-二郎-九郎)于元朝时自江佑石城迁移至福建省汀州府连城县居住;福建始祖徐九郎六代传至徐宗兴。九郎-四五郎-天付(另有九郎之孙天葩、天兴、天麟、天受、天骥、天祥,十郎之孙天佑、天庆、天锡、天明、天赏及九郎叔父一郎曾孙天惠共十三天祖之派)-受老-仲春-祖福-宗兴。徐宗兴于明朝成化年间迁广东省嘉庆州长乐县;广东始祖徐宗兴十一传至达行公。宗兴(赖氏) 生五子:宣、三哥、陈远、逊、荣;三哥(吕氏)生四子:清、生、宁、常;清(、氏)生一子卓;卓(张氏)生六子:尚仁、尚义、尚礼、尚智、尚信、尚兴;尚仁(钟氏)生二子:仪、威;仪(魏、薛氏)生三子:鹤池、鹤沼、鹤亭;鹤池(黄氏)生二子:登、昂;登(李、周氏)生二子:俊聘、俊召;俊召(陈氏)生七子:维禧、维焕、维琏、伟垣、维章、维兴、维烈;维琏(魏氏)生四子:桂元、应元、参元、寅元;应元(李氏)生一子:达行。达行公生于康熙七年戊申岁五月三十日丑时,殁于雍正六年戊申岁九月三十日巳时,享年六十一岁,娶妻黄氏,黄氏生于康熙二十年辛酉岁十月二十六日子时,享年四十九岁,殁于雍正七年己酉岁润七月十日丑时,葬于断桥周姓宅右。达行公(黄氏)有六子:秉厚、秉贞、秉德、秉谋、秉略、秉第。此六兄弟于清乾隆七年壬戍岁商议移居四川省重庆府璧山县登里四甲雷公凼上屋基居住。
徐逵行后裔族谱字辈排行:
1俊维元达秉斯世文朝荣11正大光明庆远怀贞绍20承开仕发祥(昆祖伯益尊)民本,绍继耕读师先圣,勤俭稚葆家声振,廉洁仁信颂楷模,礼义贤尧树奇勋,聪颖哲睿胜雄杰,韬谋敦敏缘谦逊,颢玉松杉修静穆,灿烨炫炜复谨慎,
江津水碓河徐苌秀家族来龙去脉及字辈
康熙四十五年,苌贵公携妻曾氏,同弟苌秀公携妻易氏,由粤之嘉应州兴立县入川至隆昌洞瓦寺。苌贵公晚年生子坤玉公,因苌秀公无嗣,贵公恐其年久祀废,故将独子让继苌秀公为后。后苌秀公迁居璧山三合河嘴屋基,嘉庆19年,择邻江津水磪河中嘴屋基落户创业。苌秀公生于广东省嘉应州兴立县,殁于乾隆十三年三月十六日,葬三合镇香炉山二层坡。易氏生于康熙二十五年四月十四日,殁于乾隆十六年十月六日。
徐苌秀后裔族谱字辈排行:
1△△△苌坤龙作时荣华11正大光明吉庆家德泽20扬辉传万世高登禄位福多遐
云平徐家老屋徐养廉家族来龙去脉及字辈
始祖启华、启文、俸禄、俸爵等由湖北省麻城县孝感乡迁入贵州木燕坝。于顺治十八年辛丑岁(1961年)三世祖养廉迁入四川璧山县登云平徐家老屋落业。
徐养廉后裔族谱字辈排行:
1△养万瑾文光应光廷荣11宗国世儒长崇朝永发20通明仕道德增先显达昌
丁家徐秉建家族来龙去脉及字辈
来历不详
徐秉建后裔族谱字辈排行:
1秉△△△△△△正宗有11定远怀延绍福禄万代20昌祖伯益尊民本
太和(永川大安通塔湾)徐攀荣家族来龙去脉及字辈
入川始祖徐攀荣生于康熙八年(1669年)巳酉岁二月初二日。入川在永川大安通塔湾插占为业,后移居璧山县太和镇。
徐攀荣后裔族谱字辈排行:
1△攀△文德长发志天永11光高明照应世代荣昌,20昆祖伯益尊民本
丹凤杨家村(花蛇沟)徐茂廷家族来龙去脉及字辈
始祖徐茂廷(登芳)于康熙七年戊申岁(1668年)携带妻室儿女从贵州省遵义府遵义县中庄一里三甲(赖板凳)来到四川,在璧山丹凤中兴一带插地耕种为业,节俭兴家,上起徐家沟下至徐家冲积有田土耕地一百余石。始祖茂廷、祖妣陈氏合葬在璧山丹凤杨家村四社徐家大坟山,跃进水库右侧边。
徐茂廷后裔族谱字辈排行:
1△茂世单彦绍应单宗正11大光明永远富贵长振20家声兴旺发达百代流芳万世昌隆
三教凉水井徐玉先家族来龙去脉及字辈
一世祖徐郁融氏,二世祖徐祖禄钟氏,三世祖徐万福李氏,四世祖徐天祥,五世祖徐华尊赖氏,六世祖徐子钦冯氏,七世祖徐邦祖林氏,九世祖徐万胜包氏,十世祖徐孟东陈氏,十一世祖徐大全黎氏,十二世祖徐玉先戴氏。入川始祖徐玉先生于康熙十五年丙辰岁(1676年)十月初九日亥时,在广东绍州府罗昌县九峰五甲吴家洞;入川于雍正二年(1724年)入川落业于璧山县福里六甲渔塘村双河口凉水井。
徐玉先后裔族谱字辈排行:
1孟大玉科朝庭金举选定11国安邦华汉宏开远东20海世代传文明光德承绍述启英贤家长广福寿忠孝性善缘
三教深水井徐廷(登彩)家族来龙去脉及字辈
由贵州遵义桐梓县麻柳湾石碓窝入川,落户今重庆璧山三教深水井。 永川复兴梧桐徐荣开家族来龙去脉及字辈 起祖一十三天发派,天肥公、天锡公、天庆公。 祖籍广东省惠州府归善县马头山约锡坑围大屋基居住。入川始祖徐云开与母媳三人,于雍正年间,迁移到四川省重庆府永川县复兴乡四甲,地名抱桐屋基居住。
徐登彩后裔族谱字辈排行:
1廷仲应绪跃知登占守万11世传进承远天启洪文20昌朝炳彦尊民本
大足万古徐文榜家族来龙去脉及字辈
徐文榜由湖广麻城县孝感乡,辗转贵州,于康熙二十年(1681年)入川,插占大足县万古场创业,后裔迁居铜梁县西河镇。
徐文榜后裔族谱字辈排行:
1△继应朝国仕文士大光11明远德发启昌庆新鼎,20昆祖伯益尊民本
铜梁蒲吕徐家湾徐维先家族来龙去脉及字辈
徐维先及祖妣李氏自湖广麻城县孝感乡迁徙四川省,约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至铜梁县蒲吕镇徐家湾插占创业。
徐维先后裔族谱字辈排行:
1△△维忆瑞仕洪兴启顺11国治昌宗邦永正文光20远焕世德作敬登廷显远祖代荣映
中兴狮子丘徐伯才(世兴)家族来龙去脉及字辈
据世兴祖公六世孙才剑于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续修之族谱记载:徐世兴[伯才]公,生于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丙寅岁东岳二十六日已时。原籍福建省、州抚平县大桑里赤泥岭下;后迁至广东省南雄府始兴县城,二都二甲寨头;复迁至湖广省长沙府直隶郴州桂阳县下半团,东岭白石头屋基。与岳父刘定富全家入川;享年寿春九十岁,逝于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祖母享年七十七岁。插占重庆府璧山县福里三甲狮子丘屋基。胞兄伯成,妻刘氏,未能入川。胞三弟世举(伯章)无嗣;胞姐刘门。同堂祖徐世德[世贵]、氏入川时间不详,并列次页,其子葬于璧山县高家冲。
徐伯才(仕兴)后裔族谱字辈排行:
1惟元仕光增宗叔才炳勋11锦沾荣熙基锡臻叶昌20盛铭汉攀台镇鸿
河边双土地徐子仁家族来龙去脉及字辈
入川始祖徐子仁,原籍湖广荆州府麻城县孝感乡,辗转贵州遵义府桐梓县鸦雀窝屋基。约于清初后迁到四川省重庆府璧山河边镇山王殿、双土地(今龙兴村徐家湾至新式村旗杆子湾)一带插占为业[后柑子湾赠王家]。始祖墓造新式村毛公桥坎上毛善夫院子屋后花坟,现有碑可鉴。
徐子仁后裔族谱字辈排行:
1△△子占宗祖德作树应11发国和平朝正兴光荣20传家远启后良吉
丁家石河坎徐安泰家族来龙去脉及字辈
入川始祖徐安泰、李氏,于乾隆末年间,全家从湖北省麻城县孝感乡迁至四川省重庆府璧山县登里五甲地名石河坎下周家屋基插占为业,开荒种地,勤俭持家,历经千辛万苦,维持至今,子孙遍及全川。
徐安泰后裔族谱字辈排行:
1△△△△安国正步朝宗11远泽尚(蜀)延东海庆新鼎,20昆祖伯益尊民本,绍继耕读师先圣,勤俭稚葆家声振,廉洁仁信颂楷模,礼义贤尧树奇勋,聪颖哲睿胜雄杰,韬谋敦敏缘谦逊,颢玉松杉修静穆,灿烨炫炜复谨慎
永川复兴梧桐徐云开家族来龙去脉及字辈
起祖一十三天发派,天肥公、天锡公、天庆公。
祖籍广东省惠州府归善县马头山约锡坑围大屋基居住。入川始祖徐云开与母媳三人,于雍正年间,迁移到四川省重庆府永川县复兴乡四甲,地名抱桐屋基居住。
徐荣开后裔族谱字辈排行:
1维子立云润明新永发达11世代光宗祖清进享荣20华文章成大用富
巴县木洞徐尚藩家族来龙去脉及字辈
徐仕启,号正洪,吉造族谱于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农历壬戌岁润八月,湖南造反,三月十六日,陇木洞打馆,二十三起银走完,玉城为二人。徐仕学、王氏生一子一女,子名长生、王氏(后易嫁)生徐大兴、李氏(后易嫁余忍)生年娣(女)。起吉(笈)湖广荆州府麻城县孝感乡,起吉(籍)小地名蛾长大丘,八大房人入川,分亲分外,说出一名话,打锅为记,亲房各走各。
徐尚藩后裔族谱字辈排行:
1尚来应永文登元仕大昌11承恩延世泽耀德启荣20光(昆)祖伯益尊民本
狮子徐家面房徐熊家族来龙去脉及字辈
入川始祖徐熊,始祖葬于璧山狮子乡莲花村徐家面房莲花池坎上,地形甚佳。传说葬时莲花正时现开。原籍湖广省麻城县孝感乡转辗贵州省遵义府;清初湖广填四川时入川。始祖八弟兄携手入川时共议:锅头一口,碎为八块,以示子孙后代为标记,谓之锅头徐。我始祖幺房分得锅底一块,到巫家漕房上至石桥沟和土地垭,即现在狮子乡莲花新盛、新玉、双龙共三个大队,城南一部分,方圆三十里,插占创业,发传后代。
徐熊后裔族谱字辈排行:
1熊炳清国仕学维登朝廷11台贵禅荣昌永受大增20光(昆)祖伯益尊民本
璧城芋荷湾徐天久家族来龙去脉及字辈
徐天久及祖妣周氏原籍湖广省麻城孝感乡,因变故迁至四川省璧山县璧城镇芋荷村创业。
徐天久后裔族谱字辈排行:
1天惠国清应启承基自昌11宏开文仕远永定道德20长(昆)祖伯益尊民本
郑家场龙家河徐世兴家族来龙去脉及字辈
仕兴公系广东省韶州府(今韶关市)仁化县扶溪都长江堡刘屋甲田心屋基人氏。于清康熙年间携带妻子入川,在四川东道重庆府璧山县郑家场龙家河文家堡插占为业,人渐其繁,生子应瑞、应先、应贵、应寿、应祖。长房、二房、四房兴旺发达,三房、五房失联已久情况不明。
徐仕兴后裔族谱字辈排行:
1仕应朝廷国正文纲常伦11纪顺礼义久长清圣启20川山茂传照迎新
龙溪乡桂花坪徐金家族来龙去脉及字辈
资料暂未收集到,容后补录
徐金后裔族谱字辈排行:
1△金应书清仲昆文永正11国朝廷光宗祖世新鼎,20昆祖伯益尊民本
福禄白露坡徐诗(汉清)家族来龙去脉及字辈
资料暂未收集到,容后补录
徐诗后裔族谱字辈排行:
1△△△△选国正朝成诗11书禄玉文延海庆新鼎,20昆祖伯益尊民本
福禄老街徐炳成家族来龙去脉及字辈
资料暂未收集到,容后补录
徐炳成后裔族谱字辈排行:
1△△△△△△△△△炳11正国朝廷(蜀延)东海庆新鼎,20昆祖伯益尊民本
太和乡赵门滩徐勤补家族来龙去脉及字辈
资料暂未收集到,容后补录
徐勤补后裔族谱字辈排行:
1△△△△△△△国正天11星顺明中志继安新鼎,20昆祖伯益尊民本
徐氏璧山后裔合谱续编字辈排行:
新编合谱字辈从若木祖130代(即丁家会议排定的入璧第13代)起续
13蜀延东海庆新鼎,
20昆祖伯益尊民本,
27绍继耕读师先圣,
34勤俭稚葆家声振,
41廉洁仁信颂楷模,
48礼义贤尧树奇勋,
55聪颖哲睿胜雄杰,
62韬谋敦敏缘谦逊,
69颢玉松杉修静穆,
76灿烨炫炜复谨慎,
83昭华俊逸佩剑美,
90清徽高雅赞汝馨,
97晋守恩威照星斗,
104功盖环宇歌如云。